第64章 (第2/5页)
这下子她彻底走投无路,独自一个人拖着行李箱站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感觉无比辛酸,好在MIT的中国留学生也不少,大家对同胞都怀着守望相助的热情,在留学生协会的师兄介绍下,她和赵蔚结识,赵蔚连一秒钟的犹豫都没有就慷慨地借出了自己的客厅给她居住。在此之前赵蔚独自住着一套一居室的宽阔公寓——在此之后,就干脆和她一起租了一套两居室的公寓,两人成为了长期室友,长达五年时间。
数年后郗羽再想起当年和赵蔚结识的事情,深觉自己的运气其实并不差。因为赵蔚的这间公寓地段极佳,就在MIT校园旁,毗邻查尔斯河,四周环境也非常好,距离郗羽所在的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相当近,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走路十余分钟,骑车只有五六分钟——其实良好的环境还是其次,一个好的室友才是最关键。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人总是最关键的。
赵蔚是土生土长的安江省人,她的父亲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潮流,早早下海经商,现在家里有两家厂子,经营得不错。她的家庭和大部分生意人家庭一样,宁可缴纳罚款也要多生孩子,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此自小养成了照顾他人的性格。
郗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室友代表你的第二种性格,她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赵蔚热情大方,有同理心,非常体谅人,不计较细枝末节,又因为比郗羽高了一级大了两岁的缘故,总把她当成妹妹照顾,连房租都承担了更多的一部分——她们这套两室的公寓租金要两千七,郗羽只掏一千二,除此外,赵蔚在日常开销上也尽可能负担更多的部分。
在她的无私帮助下,郗羽熟悉了环境,了解了人情,考到了美国驾照,学会了做饭,彻底融入了新生活。
独自来到异国他乡,无依无靠时遇到这么一位可靠的学姐,当然会很快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信任感。几个月后,两个人的关系就到了相当密切、信任值极高的程度,四个月后,郗羽就告知了自己的过往的一切事情——包括潘越的事情。
“这怎么能忘,你不是说他是自杀吗?”
“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想的,现在我们怀疑他的死不那么单纯。”
“‘我们’是怎么回事?不那么单纯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谋杀?详细说说。”
赵蔚的好奇心被彻底的激发出来,忘了说了,赵博士也是一个资深的推理小说爱好者,郗羽和她能够迅速的成为朋友,也有阅读喜好相同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