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过去了? (第4/5页)
当然,刘渊也做了一定的制衡:以始安王曜为征讨大都督、领单于左辅,廷尉乔智明为冠军大将军、领单于右辅。
也就是说,他给了刘聪两个副手,一个是宗室侄儿,一个是匈奴贵族,分割部分权力。
但效果如何,委实很难说。
刘渊还给政务系统进行了分配:光禄大夫刘殷为左仆射,王育为右仆射,任顗为吏部尚书,朱纪为中书监……
看得出来,晋人出身的降官、士族掌握了刘汉国内官员的选拔、任免、分派。
军权方面,护军马景领左卫将军,永安王安国领右卫将军,安昌王盛、安邑王饮、西阳王璿皆领武卫将军,分典禁兵。
最关键的禁军,绝大部分都在宗室手中。
总体而言,这个安排其实是有点问题的。
尤其是刘聪又“录尚书事”,又“置单于台”,权力大到没边,十分离谱。
太子刘和继位后,被人一劝说,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弄死刘聪。
没想到刘聪早有准备,在单于台披甲执刃等着他,而太子派过去的兵将又有多临阵倒戈之辈,于是刘聪轻轻松松杀入宫殿,干掉了刘和及其党羽。
最后,群臣请刘聪即皇帝位。
聪“固辞”,要让给北海王乂,因为他的母亲是单皇后,属于嫡子身份,而刘聪却不是嫡子。
乂涕泣固请,聪久而许之。
不过咱们聪哥也说了,我不是贪恋皇位,只是现在形势复杂,我年纪大一些、稳重一些,先帮着照看家业——“此家国之事,孤何敢辞!”
聪哥当众宣布,待北海王长大后,再把皇位还给他——“俟乂年长,当以大业归之。”
看看,聪哥以大局为重,忍受别人的误解,以庶子身份勉强即位,真的太不容易了。
不过,嘲笑归嘲笑,刘汉的这次政变还是控制得很不错的。
一切刀光剑影尽量控制在宫廷内外,没有把内乱外溢到其他地方,对百姓而言是大幸,对刘汉朝廷的公卿官员们而言也是大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