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再获大功,财不外露 (第2/5页)
“不必多礼。”
赵记抬手虚扶,也不多废话,将几叠纸张摆在桌上,“看一看,我与几位讲书一同钻研,改进的,与你最初的想法有何不同?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梁渠伸手接过纸张,一页页看去。
这版上的数目比他归纳出来的七十六个读音还少,只有六十三个,其中声母二十三,韵母二十四,整体认读音节十六个。
所选的字符也更加简单,有些甚至看不出一开始演变的偏旁部首是什么,和本身字形体系的差别变得更大,一笔就能画完,相互之间的区别也更大,不至于看混。
有些读音改的梁渠自己都不认识,不过对着后面标注拼音的字,他多读几遍也能认出来。
山长果真厉害,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版本迭代。
大修大改,框架没变,内容变化繁多!
“渠敬服!比学生那版好上太多!”
赵记摇头:“该是我敬服你,若是没有伱的奇思妙想,我恐怕一辈子都想不到用符号去注音,只会陷入用字注字的怪圈,将读音独立出来,不仅不容易变形,还极大简化臃肿的反切体系。”
反切法的臃肿有目共睹。
光是上切声母就有四百多字,下切韵母一千多字,光是学这一套体系就是够那群小孩头大的。
原来世界也相差无几,到宋代才有一位和尚突发奇想,创造守温三十六字母表,大大简化体系。
再到元朝才想到用独立的藏文体系创造标音符号。
梁渠的出现等同于天神下凡,一下子把规律总结和体系独立都干完,可以说是儿童启蒙之大家!
发明奖不颁给他颁给谁?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赵记感慨一番,“或许只有你这样的初学者没有被文字本身所束缚,才会想出如此异想天开的好办法。
在我看来,用另外一套符号代替文字注音,是最为精妙之处,杨东雄真是收了个好弟子啊,你悟性高,创造性又好,不穷经皓首,今后也能成为一代武学宗师。”
敢直呼杨师名讳,看来山长的身份也不简单,梁渠心里想着,表面上连忙谦逊几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