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记忆》的记忆
438中文 438zw.net,最快更新革命者!
文/岩井三四二<a id="zw1" href="#zhu1"><sup>[1]</sup></a>(二〇〇三年·第十届清张赏得主)
如果将松本清张的小说分成“得救的故事”和“没救的故事”,不知哪一种比较多。
我并没有看过清张先生所有的作品,即便如此,若我在这里断言“没救的故事”占压倒性的多数,想必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吧。
如果要举例,还真是没完没了。单看长篇小说《砂器》、《点与线》、《零的焦点》等公认的代表作,就全部都是“无药可救”。
如果是推理小说,故事到了最后,凶手犯下的罪行通常都会东窗事发,进而遭警方逮捕;然而被害者并未因此获救,创造出凶手的社会黑暗面与扭曲的现实问题也依然存在着。除了推理小说,就算在清张先生的普通小说里,即便故事结束时发生在主角身上的事件会真相大白,状况却依旧恶劣,甚至还不如原来。
哪怕是短篇——以芥川赏得奖作品《某〈小仓日记〉传》为首,几乎所有小说都在主角失意时戛然而止。还有例如《憎恶的委托》,这种光看标题就觉得不可能得救的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看完他的小说后通常心情都会变得低落、晦暗。如果说这就是清张作品的特色,也不算夸张吧。
关于他为什么总是写这种晦暗的小说,我记得在看过《半生记》之后曾经恍然大悟,不过在此不多赘述,想必过去已经有很多人提及这一点了。
为避免误解,容我再补充一句,我可没有说风格晦暗就是不好的作品。以写实手法来生动描述社会的黑暗面与人生的陷阱,读者当然会留下晦暗的印象。无药可救,也算是清张先生的作品能毫不留情地勾勒出现实的证明。
不过,和不全是苦涩的人生一样,清张的作品中,“得救”的故事也多少有一些。就我个人的阅读范围而言,《跟监》和《投影》等短篇都可归为这一类。
《火的记忆》也是其中之一。
基本上,单是主角设定为好人这一点,在清张的作品中已极为罕见了,容我再多说一句,这篇小说直到最后都没有出现坏人。故事梗概就是一个苦闷的好人,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里众人的温暖与守护、谅解与支持。
话虽如此,但就整体而言,这依然是个晦暗的故事。主角对自己的出生背景怀有疑问,某日,他发现了母亲收藏的旧明信片,企图以此查明多年来的疑问。于是,他开始循着琐碎的线索追查,幼时的记忆赫然浮现……
凡是看过这个短篇的人,一定对三人凝视夜空中浮现的煤堆之火那一幕印象深刻吧?那仿如绘画般的场景,以及“身为女人,这是最后的、拼了命的可悲方法”这一行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都清晰地烙印在脑海中了吧。光凭这一点,就可认定这是篇让人终生难忘的佳作了。
《火的记忆》的精华在最后几行。对主角来说,那是堪称最糟糕的真相揭晓之后,妻子所采取的行动。虽然有点出人意表,但立刻又会觉得“啊,有道理”。因为作者早已准备“救赎”,所以读者在读后才会觉得神清气爽。
写到这里突然想谈点儿私事,当初介绍清张小说给我的人,是我上初中补习班时遇到的在补习班打工的大学生。
那家补习班是一位退休老师开的,有点类似古时候的私塾。老师以自家的餐厅为教室教英语,那个寄宿的大学生则教数学。
可能是下课闲聊之余,我曾经提到对推理小说有兴趣吧。那个教数学的大学生便说:“如果想看推理小说,清张的不错。”说着,就拿出自己的文库本借给我。我翻了翻书里的目录,然后还没下课,就已经站在走廊上,借着微暗的灯光,把看似有趣的一篇读完了——那就是《火的记忆》。
因此,在我心中,《火的记忆》已经和灯泡的昏暗光线连接在了一起。还记得内容的小说有无数篇,但连阅读时的情境都还记忆犹新的小说却不多。由此可见,我对那篇小说的印象有多么深刻。
虽然因清张作品的晦暗与无药可救而暗自叫苦,我还是毫不厌倦地看了许多作品,大概也是因为信赖作者吧。这种信赖,说不定就来自于我阅读的第一篇——《火的记忆》。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听到补习班老师说出“清张”两个字时,都不确定那是不是人名,还反复问了好几遍的少年,日后居然能赢得冠上此名的文学奖,人生果真难以预料。
<a id="zhu1" href="#zw1">[1]</a>岩井三四二(Iwai Miyoji,1958-),本名川合淳二,日本小说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