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的问题 (第5/5页)
根户忧郁的语气已经不知不觉恢复了爽朗,在半空中比画出一块四方形的木板。在十个人的注视下,确实很逼真。
“板上有两个孔洞,就像这样间隔微小的平行穿透的木板的细长垂直孔洞。对!是两道垂直的细缝。接着,准备一处小光源照射这块木板。另外,在光源的对面也取来一块木板,那么木板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光影?……从常识来判断,也会映照出两道细长的光影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两条小孔非常纤细,而且距离非常近,映照在另一块木板上的光影会变成美丽的条纹,就像这样的垂直条纹。这是因为两条以上的波纹相互接近时会发生融合,就是所谓的干涉现象。这样的实验说明,光不但有粒子的性质,也同时具备波纹的性质。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光兼具粒子性与波动性得到了证明。不仅如此,如果光具备了这种双重性,那么其他粒子又如何?从实验的结果可以观察到,电子、质子或中子,甚至它们所构成的原子和分子,也都具有明显的波纹性质。这种物质本来就具有粒子和波纹的双重性,是与影山刚才提到的‘不确定性原理’相互联系的。
“……不,这似乎已经误入歧途。还是回到木板的问题上吧!现在出现了一种奇妙的反对观点。光具有波纹的性质,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光还是光子这种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也绝对不会错。那么,对于一个光子的运动又该怎样表述呢?如果以有孔洞的木板为A,放置在光源对面的木板为B,那么到达B板的光子,究竟是从A板上的哪一个孔洞过来的呢?干涉现象发生时,不应处于某个位置但却已经到达该位置的光子,究竟是通过哪里到来的呢?如果执拗地坚持一个光子是通过某个孔洞而到达的常识性观点,肯定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就结论而言,一个光子并不是通过其中的某一个孔洞,而是同时通过两个孔洞。如果不这样思考,就无法说明光线的干涉现象。只有这样思考,干涉现象才有合理的解释。更详细的说明可以由影山来讲解,这些都是现代物理学上承认的事实。一个光子同时通过两个孔洞,而在到达B板处,才恢复成原来的一个光子,也就是说,并不是‘哪一个’,而是‘两者都是’。虽然听起来很深奥怪异,但却是事实。
“在这个问题上,当然也有反对意见。一个光子通过两道缝隙怎么可能?如果能,那么在孔洞处安装一个捕捉光子的仪器,就能检测到半个光子吗?所谓的基本粒子,说的就是无法继续分割的粒子吧?嗯,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论点。在进行实际实验时,的确无法检测到半个的光子,光子总是被某一个孔洞所捕捉。这样实验的结论,还是说明光子只能是从某一个孔洞通过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这么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孔洞处捕捉到光子,但如果无法真正在途中截取光子的话,那肯定是条件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是说,无法捕捉的光子尽管同时通过两个孔洞,无论在什么地方被捕到,都会在那一瞬间恢复成一个光子。因为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只要使用某种理想的仪器,肯定可以在某个孔洞中发现光子。这种理论或许会被称为诡辩,但实际上,它表述了事实。光子,一切的基本粒子,一旦获得释放,直到下一次被拦截为止,其位置通常只能用可能性来表示。关于光子的奇妙运动,朝永振一郎<a id="zhu1" href="#zs1">[1]</a>博士写过一篇名为《审判光子》的短篇作品,很像法庭推理,十分有趣,奉劝各位读一读。……好的,现在再回到刚才的木板问题上,依照现代物理学所承认的,光子可以同时通过两个孔洞是毫不夸张的事实,绝对不是‘哪一个’的孔洞。”
根户言语积极热情,动作手势丰富,不时停下来喘一口气,像是要确定大家的反应一样留意着每个人的表情。根户是否满足于自己的讲话,大家不得而知。
“嗯,并不是‘哪一个’。……哈哈,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我为什么要阐述如此冗长的比喻,也就是说,我不能不认为这次事件的真相正是酷似光子的运动。杏子的证词是否属实,抑或雏子与布濑做了伪证,从常识上说是二选一,也就是‘哪一个’的问题。可是,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既然没有发生杀人事件,那么就都没有必要深究了。如果一定要弄清楚,那我建议,就当它们二者都各有一半的几率好了。当然,无论是哪一个,将来总会真相大白的。到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好争执的了,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吹毛求疵了。”
根户的长篇大论终于告一段落,虽然有些部分无法让人理解,但也并没有人提出反驳意见。沉默良久之后,杏子突然低声开口问:“雏子,他说的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