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谋中的不在场 (第4/5页)
曳间说话的同时,从旁边书橱中拿出一个笔记本,在上面用钢笔写下几项内容,“这是利用羽仁的‘地毯式调查法’整理出来的分类。”
说着,他向全体成员展示下面的列表。
A 不曾发生杀人事件。
(1) 真沼的闹剧。
(2) 真沼之外的人的闹剧。
B 发生了杀人事件。
① 真沼在雏子窥探过书房之后遇害。
I 凶手曾经出入现场。
Ⅱ 凶手不曾出入现场。
② 真沼在雏子窥探书房前被杀害。
i 雏子看见的人是凶手。
ii 雏子看见的是人偶。
“根据上次羽仁的推理,②里雏子看到的人是不是凶手呢?因为凶手不会冒着他人窥探书房的莫大危险,所以这个人被否定为凶手。再加上①里的I有两种解释,一是真沼的尸体被肢解后丢出窗外,另一种则是将尸体藏匿在百科全书的盒子内。①里的Ⅱ则是遥控杀人,用机械手之类的东西杀害真沼,再将尸体肢解后丢出窗外。大致有这些假设。但是,肢解尸体怎么也不现实,而将尸体藏匿在百科全书的盒内,也因为布濑的证词而被否定了。因此,一切可能的情况都为‘否’的结论。看来,案件似乎再次陷入混沌……
“但这其中存在着陷阱!什么陷阱呢?那就是羽仁称这种方法的名称,‘地毯式调查法’,这种分类看上去似乎毫无遗漏,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一开始,杀人事件的发生地点,究竟是不是在那里,这还不明朗,一些细节的事情还无法解释。如果将杀人地点限定在书房,那就不能将A一律视为闹剧。就算我们默认了这种可能,那么A单纯的区分方法也令人不敢苟同。好,这种可能性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重要的B是以雏子的证词为分类标准,但如果她讲的一切都是谎言怎么办?各位应该明白了吧?只要有‘地毯式’这种提法,这样的分类就几乎没有意义。我现在这么说羽仁可能会暴跳起来,但事实上,这种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只会让各位产生‘地毯式调查’也无能为力的印象。不,这种分类方式甚至会先入为主,妨碍他人的推理。”
“嘿嘿!在下发表错误的推理,实在对不起。”羽仁耸耸肩。
“哈哈!也不必那么谦卑。……不管怎样,我认为凶手不在现场出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判断这个案子不可能是一个人犯下的。”
“这么说,还是有同谋的?到底是谁和谁同谋呢?”根户插嘴。
曳间显得有些扫兴:“话不能说得太早。……比如去拿书房的备用钥匙时,如果‘黑色房间’里的布濑、仓野、杏于、雏子、影山全都是同谋,那么在那个房间发生的事情本身肯定就不存在了。即使真沼是在别处被杀害,像那样表演一出完全虚构的事件,岂是我所能应付的?所以,这五个人之中绝对有不是同谋的人!还有另外一个前提,明确地说,羽仁的方法之所以无法解开这个谜团,主要是因为他相信了雏子的证词,也就是说,在雏子不是同谋的情况下,他的推理才成立。”
雏子听了这话眨了眨眼。影山偷偷看了她一眼,她那困惑的表情,怎么看也不像记得那些事情。如果那是演技,那么她肯定会成为一位大红大紫的女星。影山不得不认为,这是曳间的判断错误。
但是,曳间却丝毫不在意雏子的反应,一边摆弄国际象棋的棋子,一边继续叙述自己的推理。
“接下来的问题是布濑。我在这里使用了简单的间接证明法。先假设布濑也是同谋之一,也就是说,至少布濑和雏子两人组成团伙……那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因为亲眼看到真沼的只有布濑和雏子两人,如果他们两人真是同谋,那么真沼是否真在书房里,就是个疑问了。不,说得明白些的话,因为其他人都没亲眼看到过真沼,所以也没有必要在书房里杀害他,没有人会在完全没必要的状况下,故意在危险的地方杀人。这就至少可以说,书房中并末发生过杀人事件。所以,虽然不能说最初的假设是个错误,但推理的结果却可以排除这种假设了。这样可以证明,布濑属于受骗的一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