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黑雾》——放逐与清共 (第5/5页)
原本任职三菱电机的工会会长因清共而失业,辗转做过各种职业后,他灵机一动,决定去应征进驻军的驾驶员。结果他被叫到虎之门的CIC,到了那里,对方拿出照片说:“你曾经在三菱待过,这张照片上面拍得清清楚楚。”他大吃一惊,因为那是以前公司替占领军工作时,占领军拍下的员工个人照。
就算没有留下个人照,并因隐瞒了从前的经历而顺利就职,可一旦被发现,清共的受害者还是会被解雇。甚至有人因失业而自杀。
曾在全递的荏原电信局支部任职的某工会干部,前往其他地区支援时遭到警方逮捕,因此在清共行动中被开除。后来他曾多次就职,但都因清共历史被揭穿而遭到解雇。最后,终于在昭和二十九年(一九五四)年底,于横滨卧轨自杀身亡,年仅三十一岁。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东京都厅共有一百七十人在清共时被开除,其中有一名江户川区公所的公务员,被开除后当过领日薪的打工族,也去地方报社做过记者。他才三十三岁,但要养活一家三口。昭和二十六年(一九五一)年底,他跳入荒川排水道自杀身亡,未留下遗书。
一名任职于都立结核病医院的二十九岁护士,本为工会干部,清共时被开除后辗转多家私人医院。她原本想在大医院谋职,但每次一做背景调查就会被发现有“前科”,无论去哪里都找不到工作。昭和二十七年(一九五二)春天,她失意地返回故乡枥木县,途中在列车上服毒自杀。
此外,因这场清共运动丢了工作,之后又找不到工作,在懊恼与贫穷的交迫下精神崩溃、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人,光东京都就有四人。以上还是以东京为主,如果放眼全国,类似的例子想必会更多。
经营者对雇佣者一律都会先做严格的背景调查,检视其是否为激进派。其中日经连(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所属的各家公司,对昭和二十四五年的离职者调查得特别严谨,号称铜墙铁壁、无缝可钻。
同样遭到解雇,报社记者至少还能摇笔杆,勉强撰文为生,算是比较幸运。最悲惨的是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不过也有些公司专门雇佣清共时被开除的人,此举是最想借助他们的经历来对付工会运动。看看战前激进派倒戈组的大佬今日的地位,想必就能理解这个说法了吧。
在清共运动中被开除的人再次求职都四处碰壁,因此只好做点小生意,或是当领日薪的打工族。贫苦的生活逐渐夺走了他们的信念,为了糊口他们什么都能做,当初最激进的分子也脱离了组织。到了这个地步,不只社会和经济,连组织也抛弃了他们。软弱的人只能等待人格破产。
此外,组织本身也遭到了国际情报局的批判,分裂成所感派与国际派<a id="zw33" href="#zhu33"><sup>[33]</sup></a>。归属于某一派的下级党员,往往因立场不同而被赶出去。他们能在困苦的情况下继续生活,是靠这个精神支柱勉强支撑的,一旦连这个支柱也丧失,他们便会陷入毁灭。甚至其他清共受害者也会迫于贫穷的压力而背叛自己的良心。也正因如此,有些过去工会运动的斗士,如今却靠诈欺敛财,或加入黑道帮派,或是盗领公款。清共行动所带来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着。
不,不仅如此。当时遭到清共放逐的人如今多半已四五十岁了,所以轮到他们的子女在求职时被他们过去的经历所影响。他们不得不在孩子面前极力隐瞒自己的过去。
当初GHQ高唱着要将那些极端国家主义者,以及将日本推向战争的指导者“永久除去”,宣称放逐行动“遍及三代以内亲属”。可是真正受到惩罚的却是在清共运动中惨遭解雇的这批人。
他们一生求职无门,连子女都受到波及。
和这种悲惨情况比起来,在占领初期被放逐的人均已完全复活。在政治、经济各界继续活跃,生活安乐。被烙上“红色”烙印的劳工遭到“永久”放逐;在美国占领初期被选为放逐目标的“黑色”领导阶级,身上的烙印却早已消失无痕。
清共行动真正的倡导者,我想应该是无法掌控远东情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
原题《黑色放逐与红色烙印》
摘自《日本的黑雾》第十一部,首次刊登于《文艺春秋》·昭和三十五年十一月)
<a id="zhu1" href="#zw1">[1]</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一个极右政治团体,于一九四〇年十月十二日宣告成立,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三日解散。
<a id="zhu2" href="#zw2">[2]</a>马克·盖恩(Mark Gayn,?—1981),一九四五年以特派员身份赴日,观察日本战败后的社会百态,写成《日本日记》一书。
<a id="zhu3" href="#zw3">[3]</a>查尔斯·A.威洛比(Charles A.Willoughby)当时是G2的部长。
<a id="zhu4" href="#zw4">[4]</a>考特尼·惠特尼(Courtney Whitney)当时为民政局局长,制定日本宪法草案的主导者。
<a id="zhu5" href="#zw5">[5]</a>哈利·埃默森·怀尔兹(Harry Emerson Wildes),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
<a id="zhu6" href="#zw6">[6]</a>当时的GS次长。
<a id="zhu7" href="#zw7">[7]</a>宫内省直辖的贵族学校,战后才改为接受一般平民入学。
<a id="zhu8" href="#zw8">[8]</a>政治家,历任法制局长官、国务大臣及运输大臣。
<a id="zhu9" href="#zw9">[9]</a>指以服部卓四郎为首的军人,成立G2的协力机构和情报机构,后遭到民政局反对,在麦克阿瑟的指示下撤除。
<a id="zhu10" href="#zw10">[10]</a>一九四一年,德国新闻工作者佐尔格和尾崎秀实等人涉嫌将日本政府的机密提供给苏联政府,因而遭到逮捕。
<a id="zhu11" href="#zw11">[11]</a>鸠山一郎(Ichirō Hatoyama,1883—1959),日本政治家,二次世界大战后创立自由党,担任总裁,后来被剥夺公职,复职后又成为日本民主党总裁。
<a id="zhu12" href="#zw12">[12]</a>指略带共产主义倾向的人。
<a id="zhu13" href="#zw13">[13]</a>平野力三,农民运动家、政治家,曾任农林大臣,后遭罢免。其夫人平野成子也是社会运动家及社会党参议员。
<a id="zhu14" href="#zw14">[14]</a>一九一八年,东大校内社会主义派学生组成的思想运动团体,于一九五四年解散。
<a id="zhu15" href="#zw15">[15]</a>一九四六年,日本政府为应付战后通货膨胀而禁止使用旧钞,转而发行新的日本银行券。
<a id="zhu16" href="#zw16">[16]</a>石桥湛山(Tanzan Ishibashi,1884—1973),记者、政治家,曾任内阁总理大臣。战后因进驻军的经费问题和GHQ对立而遭到放逐。
<a id="zhu17" href="#zw17">[17]</a>GHQ的经济科学部长。
<a id="zhu18" href="#zw18">[18]</a>松本治一郎(Jiichirō Matsumoto,1887—1966),企业家、日本参议院前副议长,致力于部落解放运动,号称部落解放之父。
<a id="zhu19" href="#zw19">[19]</a>罗雅尔陆军长官在旧金山发表的演说中强调:“世界政局出现新的状况,如果不援助日本,就会被具有侵略性、非民主性的思想吞噬,因此我们必须协助日本,使其充分自立。在安定日本的同时,也要固守自足,使得今后面对东亚或即将发生的新全体主义战争的威胁时,日本能够发挥屏障作用。”——作者注
<a id="zhu20" href="#zw20">[20]</a>日本递信省工会简称。递信省负责管辖交通、通信和电气等事务。
<a id="zhu21" href="#zw21">[21]</a>主要内容为禁止公务员罢工和参加政治活动。
<a id="zhu22" href="#zw22">[22]</a>落语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这个词最早是指说笑话的人,后来逐渐发展成说故事的人。表演形式是,落语家坐在舞台上,描绘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滑稽故事,服饰和配乐等皆很有讲究。与中国的传统相声有相似之处,不过落语演出通常只有一人。
<a id="zhu23" href="#zw23">[23]</a>日本曲艺,一种说唱艺术,一个人在三弦琴的伴奏下说唱戏曲故事,类似中国传统的评弹。
<a id="zhu24" href="#zw24">[24]</a>久保田万太郎(Kubota Mantarō,1889—1963),日本剧作家、导演、小说家、俳句诗人,代表作有《女人的一生》、《歌行灯》、《春琴抄》等。
<a id="zhu25" href="#zw25">[25]</a>日本激进派机关报纸,战时被占领军禁止发行,后来改为日刊。
<a id="zhu26" href="#zw26">[26]</a>日本政府于昭和二十四年(一九四九)施行的法令,将政府机构的名额固定,超出编制的人员必须裁撤。
<a id="zhu27" href="#zw27">[27]</a>昭和二十四年,失踪的国铁总裁下山定则被人发现陈尸于常盘县凌濑车站附近,由于总裁当时宣布大量裁员造成工会激烈抗争,在自杀或他杀不明的情况下,种种阴谋论对工运造成极大打击。
<a id="zhu28" href="#zw28">[28]</a>昭和二十四年,中央线三鹰车站内的无人电车突然冲撞出轨,造成死伤,检方怀疑是工会中的激进分子为了抗拒国铁裁员所做的计划性犯罪并予以起诉,后来法院裁决为非共产党员的单一犯行。
<a id="zhu29" href="#zw29">[29]</a>昭和二十四年,东北本县松川车站附近发生列车脱轨翻车,被视为工会的共产党员抗拒裁员之举,一审和二审都判决有罪,但最后发现被告的自白为虚构,因此最高法院裁定无罪。
<a id="zhu30" href="#zw30">[30]</a>全日本产业别劳动工会会议的简称,是各种产业别工会基于共同抗争而组成的全国组织,也是二次大战后劳工运动的核心。
<a id="zhu31" href="#zw31">[31]</a>民主同盟派的简称,工会运动中的右派。
<a id="zhu32" href="#zw32">[32]</a>日本劳动工会总评让议会的简称。
<a id="zhu33" href="#zw33">[33]</a>一九五〇年一月,共产党国际情报局的机关报上刊载了一篇《关于日本情势》,根据斯大林的意向批判日本在美国占领下的和平革命论,日本共产党政治局紧接着也发表论文《<关于日本情势>有所感》反驳前文,因此被称为“所感派”。接着,中国批判日本共产党,党内为了是否该接受批判而发生争执,遂分裂成所感派和国际派。